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10

2010年的第一场雪

刚才听朋友说,魔都又下雪了,这才想起来,上周这里也下了一场雪,我拍了窗台上望出去的雪景,还没来得及贴上来呢。

转眼间,在Atlanta的三周就快要过去了,对于Atlanta,我有爱,又恨。
爱的是John一家对我的照顾,陪我去Outlets, Macys’s shopping;带我去超市买哈根达斯和果汁;邀请我去他们家一起吃晚饭,等等。
爱的是Atlanta相对低廉的物价和生活成本,中午9块钱的自助餐,1块钱买一送一的咖啡,还有2块5毛从头做到底的MARTA地铁。
 
恨的是Atlanta阴冷的气候,最低温度-10度,最高不过0度,上周四下的雪,今天路上很多积雪还没有融化,变成了冰,走在上面一会一个踉跄。
恨的是Atlanta给人的不安全感觉,衣衫褴褛的homeless很多,大多数是人高马大的黑人兄弟,让你晚上不敢一个人走夜路。
 
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星期是我来美国以来,最开心的三个星期了。虽然几乎天天晚上被John拖着加班到凌晨,但是总算有人和我说说话,开开玩笑;还有可爱的William,会对着我傻笑。想到又要一个人回到San Francisco,突然有些依依不舍。
 
Back in San Francisco, u r on ur own.
加油!

Atlanta Hawks vs. Boston Celtics

Atlanta Hawks vs. Boston Celtics

Philips Arena

Atlanta, GA
Fri, Jan 8, 2010 08:00 PM

第一次去现场看NBA,所以一下班,回家整理一下,就匆匆忙忙出发了。

沿着Baker Str一直走到Olympic Park,穿过公园,来到CNN Center,然后进去买了一份快餐。这时候food court里已经人满为患了,找了半天没看到有空着的桌子,只好厚着脸皮走到一个黑人兄弟边上,猥琐的问了一句 Sir may I sit here?不愧是亚非拉兄弟啊,这哥们爽快的就同意了。坐下来,三口两口搞定鸡块和薯条,就加入了等待安检的人潮。排了10分钟队,总算轮到了,照例是empty pocket,然后拿个scanner浑身上下扫了一通,我背了个Jansport的大背包,结果被告知不能带进去,必须check。。。么办法只好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寄包的办公室,把包里的相机镜头电池,全背在身上,把包寄掉,才放我出来。

出来以后坐电动扶梯上到2层(人穷志短,只买得起2层的票。。。),找到相应的Portal,进去找到自己的Row和Seat。

整个Philips Arena还是相当大的,但是可能今天寒潮降临?所以并没有爆满,偶尔能看到空着的座位。而且令人奇怪的是,Atlanta是在南方,而对手是来自北方的Boston Celtics,但是穿Cletics绿色球衣的球迷,数量却丝毫不少,上半场很多时候,他们的声音,仿佛比主场球迷还要响。

比赛打得很胶着,上半场Celtics发挥的很好,比分一直压制着Hawks,我前一排的几个Boston小球迷也就表现的很兴奋,不停的在那里喊,每当Boston仅供的时候,全场大喊DeFence,他们就会对着喊Offense。

中场休息的时候,球场会有很多互动的节目。一开始是表演人员助跑,跳到弹簧上,然后飞起来表演各种扣篮动作;然后还有许多赞助商赞助的小节目。

有两个节目特别有意思,一个是现场所有的球迷都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各种舞蹈,随便什么风格都可以,然后摄像机会挑选跳的好的和有意思的,播放到球场中央上方的大屏幕上。然后现场其他的观众就用掌声和喝彩声决定谁是冠军。今天的冠军是一个黑人小朋友,大概五六岁,六七岁的样子,在那边跳霹雳舞,所有的人都为他鼓掌喝彩。真的是非常cute。

另一个节目叫Kiss Cam,就是摄像机会随机寻找现场貌似情侣或者的男女,只要他们的镜头出现在大屏幕上,他们就要kiss一下。然后有人非常搞笑的表演,有人非常猥琐的表演逗乐大家,全场也会发出哄堂大笑。无论是欢呼也好,大笑也好,所有上镜头的人都流露出了幸福的表情。

休息的时候还有一个插曲,摄像师捕捉到了一个穿着Boston球衣的球迷,他看到自己上了大屏幕,表现的非常兴奋的样子,在那里拉扯着自己的球衣,手舞足蹈的,像是在向主场的球迷挑衅。突然他身后的人,手里端着四大杯啤酒,不知道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一下子全都泼到了他的身上,整个人都湿透了,全场又是哄堂大笑。。。。只有他一个人,脸一下子变得刷白。

第三节一开始,Hawks打了一个小高潮,一举把比分追平,直至领先10+。这时候全场才开始沸腾起来,进攻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喊Let’s Go Hawks,防守的时候又整齐的叫DeFence,对手罚球的时候,现场的解说就会适时的鼓动大家Thunder Stick,于是所有的人都把手中的充气棒子敲得啪啪的响。

最后虽然Celtics打了几次高质量的反击,一度快要把比分追平,好在Hawks的球员也非常顽强,终于守住了胜局。最后一分钟的时候,所有的球迷都起立,鼓掌,喝彩。

忙着看比赛,所以没有拍很多照片,各位看官凑活看。

Ray Allen,my fav. player… 赛前热身

主队登场。。。敲锣打鼓ing

Allen vs. Bibby

Ray Allen vs. Joe Johnson

Jump Ball

Paul Pierce..

Ray Allen against Joe Johnson

Timeout…

Last min. free throw

Every body on-your-feet!!

World of Coca-Cola

今天,抽空去World of CocaCola看了一下。其实早就听说过这是Atlanta地标性的场馆,也很早就知道Coca-Cola早已成了一种文化。但还是没想到,这个文化,会传播的这么深。

一走进公园大门,就看见Coca-Cola的发明人,John Pemberton,的雕像,一手举着Coca-Cola的杯子,遥望着远方。

公园的门票是$15,折算成人民币也不过100来块钱,已经算相当公道的价格了吧。

进去以后就是Lobby,里面陈列着许多巨型的Coca-Cola瓶子的艺术雕塑。

排了10分钟队,总算轮到我们进场了,由一位解说带领着进入。第一个场馆是Coca-Cola Loft,里面陈列着历史上Coca-Cola在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平面广告和招贴画。

听完介绍,就是Happiness Factory Theater,很有意思的一部动画小短片,里面有一个片段,在Coca-Cola的电视广告里出现过。很好玩,也很可爱。

看完电影,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第一层还有3个展厅,分别是Milestones of Refreshment和Bottle Works。

在Milestones of Refreshment展厅里,讲述了Coca-Cola公司的历史,以及Coca-Cola产品在历史长河中所担当的角色。

Bottle Works就是将一个Coca-Cola的罐装流水线,搬到了展厅里,从清洁瓶体,净化水,到加压,罐装,最后成品,一整套自动化流程,在游人面前展示。

看完一楼,上到二楼。

二楼又有四个展厅,依次是:4-D Theater、Pop Culture Gallery、Perfect Pauses Theater和Taste It!

4-D Theater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影院,播放的影片是这样介绍的:Follow an eccentric scientist and his assistant on their quest to uncover the secret formula of Coca-Cola. 最后的结果也很出人意料,Coca-Cola最重要的秘方,就是YOU。是每一个品尝Coca-Cola的人,将快乐带进了Coca-Cola。所谓4-D,除了传统意义上的3-D效果,又加上了触觉上的体验,座椅的震动,有时有风从边上吹过,又偶尔会有水滴喷到脸上,让人有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

Pop Culture Gallery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厅,里面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以Coca-Cola为主题进行的艺术创作。

Perfect Pauses Theater播放的是历史上各个阶段Coca-Cola在世界各地的电视广告,因为我没看过多少Coca-Cola广告,无法引起共鸣,所以就没怎么看。

最后的压轴,就是Taste it!,传说中的“试喝厅”。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各种各样的Coca-Cola碳酸饮料,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哦。喝了半天,感觉还是非洲的最好喝,因为都是热带水果味的,很合我的口味。

整个公园逛了一大圈,不知不觉用了2个多小时,2G的存储卡也拍完了,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在出门的时候,每位游客还能带走一瓶瓶装的Coca-Cola留作纪念。

新年登高@Stone Mountain Park, Atlanta GA

巧合似乎总喜欢在我身上发生。

去年的元月一日,我在上海,和朋友一起登佘山。

今年的元月一日,我在亚特兰大,和朋友一起登Stone Mountain。

Stone Mountain,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大石头形成的山,远看就像是一个大大的馒头,不算很高,但比佘山还是要高出一大截。

整座公园围绕Stone Mountain而建,周围是环绕的湖泊和森林,规模非常大,开车绕一圈都要好久。

我们先是在周围兜了一圈,走在树林间的小道上,踏着枯黄的落叶,发出吱吱的声音。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座廊桥,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飞奔了过去。

Stone Mountain不算高,下半部分比较平坦,加上今天风和日丽,一边攀登,一边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当爬到顶上1/3的时候,山势立刻变得陡峭起来,但也不是很危险的陡峭,只是在要向上,就没有刚才那么轻松了,而且到了山顶山,风立刻变得很大,人都要被吹走似的。但是眼前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很容易就让人忘记了寒冷的空气。

Down Town,在十几英里之外,可以清楚的看见城市的天际线,而在我们和城市之间,就只有广袤的森林,和在森林之中隐隐而现的小屋。向另一边看,就能看到山脚下的湖泊,就像湛蓝色的蓝宝石,镶嵌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

下山就稍微好点了,来回的走之字形路线,也比较轻松,而且越往下,风就越小,人也就越暖和,唯一失败的地方,就是穿了一双Timberland的工装鞋,重的要死。